养老机构成为美国新冠疫情的重点区域
随着新冠疫情近期在美国各地的不断爆发,美国实际进入了第二个爆发波峰,截止北京时间7月6日,美国新冠疫情确诊人数已经达298万,死亡人数超13万,连续两日新增接近5万,成为全球新冠疫情最严重的国家。回顾美国新冠疫情爆发的历程,从单日新增确诊人数来看,自3月中旬开始短短半个月时间内快速攀升至单日3万以上,标志着新冠疫情在美国的大爆发;4月份,单日新增确诊人数在3万上下浮动;5月份,单日新增确诊人数在2万到2.5万之间波动;进入6月份,单日新增确诊人数在2万上下浮动,但后期由于复工和近期全国抗议活动形成的大规模聚集等影响,出现大幅反弹,单日新增超4万。美国疫情防控措施从最初的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到严格的居家令再到当前的逐步放开分步复工政策,整体来看疫情形势仍处于高原地带。
在此次疫情中,养老机构成为美国新冠疫情的“震中”。据FREOPP(The Foundation for Research on Equal Opportunity)官方网站报道,截止6月29日,全美约有45%的死亡病例来自于护理院(Nursing homes)和辅助生活设施(Assisited living facilities)这两类长期护理机构,其中明尼苏达州、新罕布什尔州和罗德岛这三个州的该比例超过了75%。另据美国CDC的数据显示,65岁以上的老人死于COVID-19的可能性是25至54岁者的26倍。这再次表明养老机构中的老人是此次新冠疫情中受到冲击最大的最脆弱群体。因此,养老机构如何进行调整来应对新冠疫情在养老机构内的发生、传播和控制,从而有效地保护机构内的老人,就成为美国下一步疫情防控中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所在。
新冠疫情中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间面临的困境
在疫情防控的整个过程中,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之间始终面临着这样的困境:谁来接收那些已经度过危险期且在不断康复但病毒检测仍为阳性的患者?
对养老机构而言,由于养老机构居住人群的脆弱性,养老机构对接收这些患者是非常谨慎的,如果接收,就意味着机构将面临更大的风险;但是,对于医疗机构而言,床位是稀缺资源,这些已经度过危险期且不断康复的患者,不再需要特殊的医疗服务,如果继续占用病床,会导致急需病床的患者无法得到及时的救治,医院需要对病床进行及时流转,来保证医疗体系的畅通。这就导致了很多出院患者面临无处可去的尴尬境地。
新冠疫情下各个州采取的应对措施
针对这部分患者的安置,美国各个州采取了不同的措施来进行应对:
第一种策略是将正在出院但仍处于阳性的患者送回养老机构,如纽约、新泽西州、密歇根州等,但此举会给养老机构带来更大的风险和挑战,如果养老院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可能会导致养老机构内疫情的再次爆发;
第二种策略是将这些患者继续留在医院,直到患者病毒检测转阴后才能送回养老机构,如佛罗里达州。这种做法可以防止还具有感染性的患者进入养老机构,从而更大程度地保护养老机构的安全,但这需要医疗机构有足够的床位容纳这些患者,对医疗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种策略是在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外设立单独的专门针对新冠病毒的服务设施,将这些患者安置在这些服务设施进行过渡期的隔离观察和治疗,待其病毒检测为阴性后再送回养老机构,如路易斯安那州等地的做法。这些服务设施可以是临时征用或新建的应急响应设施,从而保证能够接纳这些患者。但此举是短期内的临时行为,随着疫情情况而变化。
第四种策略是在养老院机构内建立隔离区域,对这些患者进行隔离观察和康复治疗,如路易斯安那州的一些养老机构已经在医院的帮助下开始进行此类调整。这需要养老机构在医疗机构的指导和帮助下进行一系列的调整,如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掌握一定的疫情防控技能,包括核酸检测、个人防护设备的正确使用、隔离区的设置及操作运行等。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养老机构的应对策略
——将传染病防控纳入日常工作
随着新冠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第四种策略将成为养老机构的一种必然选择,即每家养老机构都必须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将传染病防控纳入到日常管理和护理工作中,来实现在接纳病毒阳性出院患者的同时又防止新冠病毒在其设施内的进一步传播。因此,养老机构需要基于自身情况,在医疗机构的指导和帮助下,在病毒检测、患者隔离、康复治疗和员工配备重新部署等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实现医养的进一步融合。具体而言,养老机构需要在医疗机构的协助下完成以下调整:
首先,在养老机构现有设施的基础上,合理地选择隔离区域,进行不同标识,并配备相应的设备,为阳性患者的隔离做好准备;
其次,对养老机构的员工进行新冠病毒防控、个人防护和患者护理等方面的严格培训,采用明确的感染和预防控制程序,加强员工自身防护,从而能够对隔离患者进行后期的康复护理服务;
第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单独安排隔离区的员工,优先保证个人防护设备的提供,防止交叉感染,并积极应对员工的焦虑情绪,及时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已有研究已证实,在获得安全有效的疫苗之前,尽管医护人员有很高的暴露风险,但只要采用个人防护设备进行适当的保护,并接受充分的使用培训,仍然可以做到零感染。
第四,对养老机构老人和员工进行全员核酸检测,及时发现感染者,及时进行隔离,切断传染源,如有条件,在每天上班前对员工进行测体温等防控措施,从而保证机构内的安全;
最后,将先进技术如远程医疗等方式引入到养老机构的隔离医疗服务和日常护理服务中,实现对隔离患者的及时指导、康复治疗和身心健康。
但是,上述调整方案的实施,必然会导致成本的增加,养老机构也在积极呼吁政府出台相应的改革配套政策,如医保报销政策、长期护理政策等的相应调整,来保证养老机构的持续运营。
对我国养老机构的启示
——医养需要进一步融合
虽然本次新冠疫情未对我国养老机构产生冲击,但美国养老机构新冠疫情爆发的严重后果足以值得我国养老机构借鉴,其凸显了养老机构进行医养进一步融合的必要性。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机构养老将在我国养老服务体系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因此,在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我国的养老机构也需要在医养结合上适时做出相应调整,推进医养的进一步融合:
(1)需要将医疗卫生服务越来越多地融入到养老机构中,包括社区养老、日间照料中心等,这些服务从基本的常见病、基础病的预防教育、日常保健与康复治疗延伸到传染病预防控制系统。养老机构需要将更多的传染病防控的技术和产品应用到日常护理工作中,实现与日常护理工作的融合,从而保证养老机构更加安全;
(2)加强对相关技术和基础设施的投资,如远程医疗应用所需要的宽带接入及相应的终端设备等,从而为老人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支撑;
(3)加强对员工的传染病防治培训,使员工熟练掌握传染病的控制和一整套护理流程和系统,成为训练有素的员工,从而减少交叉传染;
(4)对养老机构的空间环境在结合传染病防控考虑的基础上进行重新布局,如空间布局的重新规划、公共区域的功能安排、个人独立生活空间的布置等等;
(5)加快与医疗保险制度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对接与融合,打破养老机构在医保支付等方面的一些障碍,解决相应的资金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