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预期寿命的延长、新生儿出生率的下降推动了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发展,与人口老龄化相伴的是病痛老年化。截至2019年底,我国60岁、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分别为2.54亿与1.76亿,占总人口的比重跃升至18.1%与12.6%。据中国健康与养老报告(CHARLS,2019),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中,约有25%的老年人自报健康状况欠佳,自报经医生诊断的慢性病患病率高达78.9%,自报身体有疼痛感的比率为30.6%,面临高抑郁风险的老年人约占老年人口数的三分之一,患听力障碍的老年人口比为16.1%,有23.5%的老年人牙齿已脱光,42.6%的老年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存在障碍。老年增龄,健康资本自然损耗,为了减缓健康资本的损耗速度,弱化老年健康风险,降低老年人失能、半失能的概率,政府、社会、家庭、个人理应主动担负起相应责任,多主体、全方位补充健康资本,增进老年人口健康。同时应重点关注农业户籍老年人、女性、高龄老年人与低教育水平老年人等老年健康弱势群体的健康问题,促进健康公平。
健康资本理论及其启示
健康资本理论是人力资本理论的重要元素。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健康、知识与技能等人力资本对推动经济增长具有较大的贡献。对人的投资可增加人力资本存量,具体投资形式有健康投资、教育投资、技能培养等。1962年,SelmaJ.Mushkin在“Healthasaninvestment”一文中正式将健康作为人力资本的组成部分,并将健康与教育作为孪生概念,进而提出健康是造成死亡、残疾与衰弱的3D(Death、Disability、Debility)架构。基于舒尔茨、Mushkin等学者的研究基础,MichaelGrossman于1972年发表“OntheConceptofHealthCapitalandDemondforHealth”,正式提出了健康需求理论模型。Grossman介绍了健康资本与知识、技能等其他人力资本形式的差异,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的健康资本存量将产生折旧,在一定的年龄之后,年龄的增长将带来健康资本的加速损耗,需要通过补充人力资本存量来抵消年龄增长的自然折旧。因此,为保持固有的健康资本存量或减缓健康资本存量的损耗速度,需要投资生产健康的相关要素。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是多维的概念,它主要包括生理、心理、精神健康与社会适应良好四个方面。本文认为,增加老年健康资本存量,不能仅聚焦于老年身体健康的单一维度,应从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等多维度增进老年人口健康,注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储蓄”,以有效应对高龄期、生命末期健康资本的高速损耗。随着老年群体,尤其是非健康老年人群规模的扩大,向该群体注入生产健康的相关要素,弥补增龄而自然产生的健康资本流失,使其活得长、少得病、缩短带病生存周期、提高生命质量意义重大。
健康生活方式引导是重点
健康资本理论为投资生产老年健康的相关要素、补充随年龄增长而损耗的健康资本提供了重要依据。老年健康投资、增进老年人口健康的方案设计其总体思路是厘清影响健康的基本因素及各自权重,进而依照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设计增进老年人口健康的宏观方案。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把影响健康的因素归结为五类:生活方式(60%)、遗传因素(15%)、社会因素(10%)、医疗因素(8%)、气候因素(7%)。由此可见,健康生活方式引导与非健康生活方式干预理应成为全方位增进老年人口健康方案的重点。
1.明晰健康责任主体,落实健康增进要点。
老年健康是社会的共同议题。为此,必须健全维护和促进老年健康生活的责任机制,共同致力于增进老年人口健康。首先,老年人是自己的第一健康责任人,应主动学习健康知识,培育健康素养,践行健康行为,自觉维护和增进自身健康。其次,家庭是老年健康的主要支持单元。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子女理应为父母提供老年健康生活的精神与物质支持。再次,社会是老年健康的重要支撑主体。各类社会组织要着力发展健康养老产业,提供多样化的老年健康产品和服务。最后,政府承担着老年健康增进的兜底保障责任。各级政府要制定、完善老年人健康生活的公共政策,要以公共财政为依托举办老年人保健、疾病防治与康复理疗等健康知识与行为的宣教活动,要勇于承担老年人健康生活保障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责任,尤其是特殊群体的健康兜底保障重任。
2.拟定重点保障人群,致力实现健康公平。
健康不平等是不容忽视的客观事实。为此,必须厘清现阶段老年人健康需求的差异层次,筛选拟定健康增进的重点人群,逐步消除因城乡、区域、年龄、性别和教育等差距所造成的健康不平等。首先,要改善重点老年人群的健康生活条件,通过完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构建便捷、无障碍的公共环境,提高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等措施来充实老年健康增进的基础。其次,针对重点老年群体要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健康增进服务,提高健康保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如为高龄老人提供长期照护服务,为低教育水平老人提供学习机会并入户普及健康知识,为女性老人提供妇科疾病诊查和心理咨询服务,等等。最后,还要为重点老年群体建立健康状况动态追踪和健康评估预警机制,依托“大数据+互联网、智慧医疗”等先进技术实时监测老年人的活动轨迹与健康风险,做到预防、保健、诊疗、康复的紧密衔接,全流程增进重点老年群体的身体健康、精神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健康公平。
3.设计综合健康方案,全方位增进老年人口健康。
影响老年健康的因素是多维的。为此,要在着力引导老年人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对遗传、社会、医疗、气候等多种健康影响因素予以全面干预。首先,要支持孕前检查,提倡优生优育,要结合全生命周期健康理念制定和实施干预政策,从生命早期入手优化个体健康。如推广胎儿健康筛查、实施青少年健康行为干预计划、建立家庭健康档案、追踪监测遗传病例等。其次,要营造老年友好型社会氛围,发展老年长期护理服务,同时给予老年人更多学习和参与机会,调动其融入社会、发挥余热的积极性。再次,要重视医疗、医药、医保对健康的促进作用,既要加大对老年病学的研究投入,推动相关医药技术实现重大突破,又要强化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尤其是人才队伍建设,为老年群体提供良好医疗资源。医保的费用分担比例应适度向老年人尤其是贫困老年人、高龄老龄人等重点老年群体倾斜,保障其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与充分性。最后,要重视气候因素的影响,通过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建立老年人气候敏感性疾病的监测机制,同时将国民健康纳入环境干预决策过程,在拟定健康促进的公共政策时要充分考虑气候因素对老年健康的潜在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