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2000年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人口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在这样的压力和挑战下,利用金融工具和技术的媒介作用提高老年收入保障,是适应传统养老模式转变、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在一系列政策支持和金融机构的不断创新下,市场上养老金融产品类别丰富,然而不少养老金融产品‘叫好不叫座’。实际上,产品的好坏由市场说了算,供给与需求的匹配度决定了市场结果的呈现。”9月22日,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秘书长董克用在《中国养老金融调查报告(2021)》(下称《报告》)发布会上表示,当前养老金融市场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就是养老金融产品在一定程度上与国民的养老金融需求特征存在偏差。
《报告》显示,在养老金融参与情况及未来意愿方面,多数调查对象通过金融市场上的多元化渠道进行养老财富储备,有50.81%的调查对象偏好银行存款的方式,其次是商业养老保险(27.98%)、银行理财(26.27%)、房产(21.69%)、基金(15.59%),也有部分调查对象通过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股票、信托、国债等方式进行养老财富储备。
但是,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副秘书长张栋称,仍有15.92%的调查对象尚未进行任何养老财富储备,此群体的年龄主要集中在29岁及以下和60岁及以上,其养老保障问题需要进一步关注。
养老财富储备意识逐步增强
据记者了解,《中国养老金融调查报告(2021)》由引言、养老金融知识与风险认知、养老金融参与情况及未来意愿、基本养老保险认知及参与情况、养老金融活动面临的潜在挑战与完善路径五个部分构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