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养老服务领域逐渐向民间资本开放,一些实力雄厚的民间资本纷纷瞄准了国内的高端养老机构,许多大城市周边高档养老院林立。
这些高端养老机构高档的软硬件设施固然吸引人,但其价格往往也贵得令人咋舌。尤其是在北上广这样的一线城市,好一点的养老院大都价格不菲。郊区一家高端养老机构,仅“入门费”就要100多万元;笔者家门口的一家老年公寓,每位老人每月仅房费最低就需要近5000元,入住后还要额外缴纳水、电、暖及饭费1500元,即使不需要最基础的护理,老两口每月也要1万多元的基本消费。
如此高昂的价格,已经将绝大多数的工薪阶层老人拒之门外。所以,尽管各家高端养老机构使出了浑身解数,也难有起色。位于东三环的一家高档养老中心开业后经营状况一直很不理想,能容纳350位老人居住的老年公寓,签约数仅有十几位,甚至一度只零散地居住着5户老人,冷清异常。在取消了最初的40万到120万元的押金后,签约老人的数量才慢慢增至几十人。石家庄老年公寓
同时,国外多种层次、多种类型的养老机构,也成为国内高端养老市场的有力竞争者。以居于养老第一梯队的德国、丹麦等欧洲国家为例,根据护理程度,每月的人均费用折合人民币约8500到10500元之间,与国内一线城市养老院每月开支基本相当。由于政府重视,这些养老发达国家往往已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养老院管理模式,让人更加放心。此外,美国、日本等国月均4000元左右的养老价格,对国内养老市场的中高端客户也有不小的吸引力。
与高端养老机构虚位以待的状况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面向工薪阶层老人的中低端养老机构一床难求。民营资本需要在短时间内收回投资乃至盈利,这往往促使其将目光投向更容易周转的高端养老市场。然而,过多的资源投入和占用,也对中低端养老机构产生了“挤压效应”。
现实中,很大一部分生活难以自理的老年人迫切需要机构养老的支持。在机构中失能老人能够得到全天候、更为周到的护理,这些是单纯依靠家庭和社会做不到的。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建设一个完善的机构养老市场,完善养老产业链,让高中低收入的老年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需要的养老机构。同时,我们也需要尽快制定完善养老院评级机制,让高档养老院尽管价格高,也要高得“物有所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