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
雨生百谷
今日迎来谷雨节气。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6个节气,也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取自“雨生百谷”之意,《群芳谱》中记载“谷雨,谷得雨而生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
谷雨节气最主要的特点是雨量增多,空气中的湿度进一步加大。此时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雨水的滋润,降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才能茁壮成长。谷雨后,气温回升速度也明显加快,故有“清明断雪,谷雨断霜”之说。
谷雨节气物候现象
初候,萍始生;二候,鸣鸠拂其羽;三候,戴胜降于桑。
意思是说:谷雨节气之后五日,降雨量逐渐増多,浮萍开始生长;再五日,布谷鸟、斑鸠等开始翩翩起舞,提醒人们抓紧时间进行播种;又五日,则戴胜鸟常飞降于桑树上。
谷雨节气养生
谷雨时节已至暮春,在南方,谷雨后开始有炎热之感,常伴有夜雨昼停的天气,潮湿多雨是此时的气候特点。
中医认为,湿为阴邪,易损阳气,易伤脾胃。如人们的起居饮食稍有不慎,则容易感受湿邪,出现食欲不佳、便溏腹泻、身体困重、关节肌肉酸痛不适等脾虚湿困症状。
故而谷雨养生,除顺应春天之养肝、护阳外,还应重视健脾祛湿。
起居:夜卧早起以养肝
春季,人们的作息安排要进行调整,晚睡早起(这里的晚睡是指适当比冬季晚睡一些)。春季早起后进行适当的户外运动,可以顺应春季的升发之机,促进体内外的气体交换和吐浊纳清,使人精力充沛。
着装:早晚保暖防受凉
谷雨时节早晚温差较大,外出应注意增减衣服。但也要防止因穿得过多出汗脱衣而着凉,尤其要注意切勿大汗后吹风。特别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着凉后很容易导致旧病复发。
饮食:健脾益气利水湿
谷雨节气之后,空气湿度加大,温度逐渐升高,易形成湿温之邪。“湿困脾土”则会引起食欲不振、腹部胀满、身体困重、肌肉关节酸重、大便黏腻或不成形等问题。可选择一些具有祛湿作用的食品,如白扁豆、淮山、芡实、薏仁、赤小豆、冬瓜、陈皮等。但忌吃生冷肥腻之物,以免进一步损伤脾胃,加重体内湿气困滞。
谷雨节气还可适量饮茶祛湿热。谷雨前后是采茶的高潮时期,明代《茶疏》中谈到采茶的时节:“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正所谓“茶煎谷雨春”,谷雨茶是指谷雨时节采制的春茶,又叫二春茶,其茶叶细嫩清香,味道上佳,香气怡人。
谷雨期间天气转热,雨水较多,南方地区易现湿热交蒸之象,人们常感头目昏朦,困倦欲睡。此时适当饮用谷雨茶(特别是绿茶),能清热利湿,化浊醒神,畅通人体气机,一扫疲乏困倦症状。
但要注意的是绿茶性凉,空腹多饮易伤胃损阳,故宜饭后饮用。另外,茶叶中含茶碱和咖啡碱成份,对中枢神经系统有较强的兴奋作用,晚上饮用会影响睡眠,故失眠、多梦的朋友晚上不宜喝茶。
运动:和缓舒展解春困
谷雨节气增加运动量有助于排出体内湿气。但运动要忌涉风受寒,宜多参加慢跑、跳绳、打球等有氧运动,还可以打太极、练瑜伽、散散步,多做舒缓运动,切忌出大汗。
情志:心态平和、力戒躁怒
谷雨时节,降雨增加,空气湿度大,加之人体肝气旺盛,易影响脾运化水湿功能而出现湿气加重,导致人的情绪波动,或急躁易怒,或抑郁低落。
若情绪郁闷,肝郁化火,湿热内生,可影响内分泌功能,在皮肤方面引起痤疮等问题。高血压患者如果大怒,使血压陡然升高,会增加中风的危险。因此在谷雨时节要保持心态平和、情绪乐观,遇事不要急躁,学会自我减压。
穴位:按揉太冲、阴陵泉
太冲穴
谷雨时节,人体阳气生发,容易出现肝火旺盛的情况。经常按摩太冲穴,有明显的疏肝泻火的功效。太冲穴在拇趾、次趾夹缝延长线向脚背方向二横指后的凹陷中,用拇指指腹适当用力按揉,找到痛感最强的点,然后朝大脚趾缝方向反复推揉。
阴陵泉
阴陵泉是脾经的合穴,也是祛湿要穴。该穴位于人体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取该穴道时,应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取穴姿势。每次左右腿穴位各按摩60下,每日早晚各按摩一次即可,以穴位感到酸胀为度。
艾灸:扶正祛湿
针对谷雨时节湿温兼夹、易伤脾脏的特点,艾灸可达到温阳、利湿、通脉的目的。一方面能改善脾胃运化功能,祛除湿气,另一方面可扶助正气,未病先防。
穴位一:足三里
足三里在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灸足三里能预防疾病,强筋壮骨。可用艾条悬灸,即点燃艾条后置于距离皮肤约3厘米处,用悬灸法灸20分钟,以局部皮肤温热红晕而不感到灼烧疼痛为度。
穴位二:中脘穴
中脘穴位于人体前正中线,肚脐上4寸处,可用艾条悬灸。中脘穴是八会穴之腑会、胃之募穴,有温中健脾、行气止痛的功效。
穴位三:天枢穴
中脘穴位于人体腹部,肚脐旁开2寸处,可用艾条悬灸。艾灸天枢穴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增强胃动力,有助于治疗腹胀、肠鸣、泄泻、急性胃肠炎、消化不良、恶心呕吐等。
谷雨着重养三脏
01
防伤脾
谷雨时节是春夏季节交替时期,此时肝气渐弱,脾胃功能渐旺,人的消化能力逐渐增强,有利于营养的吸收,此时应适当进食补血气的食物,但不能像冬天一样大补。
谷雨节气空气湿度大,而脾为湿土之脏,当湿邪犯脾时,反而易致脾失健运、脾胃不和,而出现食欲不佳等不适。因此,谷雨养生要注意养护脾胃,在饮食上须加以配合。
此时除了适宜食用健脾祛湿的食材外,还可适当食用春季的新鲜野菜,如荠菜、菠菜、马兰头、香椿头、蒲公英等,以清热解毒、醒脾开胃。
此外,养脾还需注意细嚼慢咽,平日七分饱、不食冷、少食甜,少久坐,少思虑,不逞强,有空常按足三里。
02
祛胆热
春季是万物生发的季节,很多人都会出现偏头痛、眩晕、咽痛、眼红、血压升高等不适。这些问题多集中于肝胆,可以通过按摩或敲打肝经和胆经来缓解。
日常要注意避免熬夜,饮食上可食用具有滋润作用的食材,如银耳、桑葚、蜂蜜等,以滋润生津、益阴柔肝,防止肝阳过亢。
另外,要收敛胆火、滋补肝木,推荐给大家乌梅白糖三豆饮。做法是准备黑豆(黑豆要用黑皮绿瓤的)、黄豆、绿豆各20g,乌梅5~10颗,白糖2勺。将所有材料置于砂锅中,加水没过豆子三指节,熬2小时即可。此饮能清肝胆之热,补亏虚津液。
但要注意的是,乌梅为药用乌梅,可到正规药店购买;此汤饮不宜隔夜食用,当日煮当日喝最佳。
03
补肝血
春季应肝,很多人在春季会有困倦乏力的感觉,这是因为肝血不足而导致阳气生发不足所致。对于有这种症状的人,可尝试用菊花和枸杞子加大枣和蜂蜜来泡水喝,即可有效缓解困倦劳累之感。
另外,中医认为,肝藏血而能视物。长时间用眼过度不仅会影响视力,还容易损伤肝血。故而,谷雨时节最需护眼。
谷雨节气食疗方
莲子小米粥
材料:小米100克,莲子50克。
做法:小米淘洗干净,莲子去芯洗净捣烂后与小米一同放入煲内,加水适量,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慢煲至粥成。
功效:健脾除湿止泄。适合脾虚湿重、大便稀溏之人食用。
四神粥
材料:白茯苓10克,怀山药10克,莲子10克,芡实10克,粳米适量。
做法:莲子去心,粳米淘洗干净;所有食材全部放入锅中,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焖煮1小时左右。
功效:健脾祛湿,养心安神,茯苓兼有美白的功效。
芡实薏米排骨汤
材料:芡实50克,薏米50克,陈皮10克,生姜3片,猪排骨500克。
做法:薏米用锅炒至微黄,芡实泡发,陈皮洗净,猪排骨洗净焯水,然后将全部材料放进煲内,加水适量,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煲2小时,加盐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健脾利湿醒胃。对脾虚湿困,身重困倦,胃纳欠佳者尤宜。
三仁莲子猪骨汤
材料:砂仁3克(打碎)、薏苡仁15克、南杏仁15克(去皮),莲子15克(去芯),陈皮1瓣,蜜枣2枚,猪骨400克,姜片少许,食盐适量。
烹调:将洗净的材料一同放入汤锅中加适量清水煲1.5-2小时,以盐调味即可。
功效:谷雨前后,岭南地区湿邪弥漫,《温病条辨》有言“湿为阴邪,非温不解。”提出治湿当用温药。砂仁温脾燥湿,薏苡仁利水渗湿,杏仁宣肺止咳,搭配陈皮行气化痰,莲子健脾益气,三仁莲子猪骨汤有健脾化湿,行气和胃,祛痰止咳的功效,适用于谷雨前后,湿浊内蕴所致喉中咯痰、食欲不振、困倦、腹胀不舒、大便黏腻、舌苔白腻等不适。
葛花护肝茶
材料:葛花3克,枸杞子3克,炒决明子6克,甘草3克。加适量沸水焗泡5-10分钟,隔渣饮用。
功效:解酒,护肝,明目。尤其适用于经常饮酒、熬夜、肝火旺的人群。
【来源:广东省中医院、中国中医、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广州市海珠区中医医院等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