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中医朋友给笔者介绍了2个中成药,去湿热的,笔者看了下配方,感觉挺牛、挺厉害的,尤其有一个药,不仅去湿热,还把气给顺道补了,相当不错。
下面就说一下。
第一个药叫湿热痹片:苍术、忍冬藤、地龙、连翘、黄柏、薏苡仁、防风、川牛膝、粉萆薢、桑枝、防己、威灵仙
这个药配方比较猛,也比较全面,专长是治湿热风湿类毛病的,比如肌肉、关节红肿热痛、沉重感、步履艰难、发热、口渴不欲饮、小便黄。
第二个药叫清热祛湿颗粒:党参、茵陈、岗梅根、黄芪、苍术、野菊花、陈皮
这个药有意思,既有茵陈、岗梅根、苍术、野菊花、陈皮,这些专门清理肝胆脾胃湿热的药,同时还配上了党参和黄芪,这2个补脾肺胃之气的药,这样就扶正祛邪一条龙了。
其实除湿热是件比较复杂的事儿,笔者举个案例来说。
有个读者一阵时期工作压力较大,出了口腔溃疡,还陪客户吃川菜、喝白酒,结果第二天一早睡醒,发现左眼角明显肿大,而且口腔溃疡也加重了,小便也很黄,这下上火可上大了。
本来想吃点清理肠胃上火的药,后来仔细分析辩证了一下,感觉自己应该是肝胆上火、肝胆湿热比较重,不是脾胃湿热为主,就试着买了盒龙胆泻肝丸吃,结果,这么严重的上火,2天就基本痊愈了,可见是对症了。
那怎么区分肝胆湿热和脾胃湿热呢?笔者教大家几点,记住:
湿热偏重不同,脾胃湿热偏重于湿,所以更容易肢体困重、纳呆腹胀,而热的表现相对较轻;而肝胆湿热,一般热重于湿,比如身热、口干口苦、大便干结、小便短赤。
脾胃症状轻重不同,因为肝胆问题也会直接影响到脾胃,反过来脾胃直接影响肝胆的较少,所以肝胆湿热一般兼有脾胃症状,但是脾胃症状比纯粹的脾胃湿热,要轻一些。
其他症状区分,一般肝胆湿热多有肝郁气滞,所以容易有两肋痛,甚至肝经湿热下注,还有阴囊潮痒、带下黄臭等下焦症状,而脾胃湿热,一般是脘闷、腹痛,不大有肋痛的问题,一般湿热下注的事儿也少。
治疗疗程看,脾胃湿热一般疗程较长,愈后较少复发,而肝胆湿热疗程虽然短,但容易复发,隐藏较深,因为脾胃是湿重,湿是很难缠的,所以疗程长、缠绵难愈,而热,虽然容易压制,但也容易反扑。
所以,虽然都是个湿热,舌苔可能都黄腻,但是主用脾胃湿热的药,还是肝胆湿热的药,要具体分析、看个体情况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