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测算,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2.6亿,80岁以上的高龄人口将达到3000万,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口将达到4600万。老年人生活照料、医疗卫生、康复护理等方面的需求不断增加,专家分析认为,这意味着在“十三五”阶段,巨大的养老产业发展空间将被释放,养老产业会迎来一个黄金机遇期。
一键拨通“虚拟养老院”
“只需手机一键拨通说明要求,不一会儿就会有人上门服务。”走进天津市西青区耀华里的张烈珍老人家里,记者看到一部特别的电话机,键盘上醒目地标着“维修”“代购”“医疗”“查询”“家政”“配餐”6个服务按键。只需按下“家政”键,电话便会马上接通,“虚拟养老院”就会派出工作人员上门服务。
“家政”只是“虚拟养老院”可以提供服务中的一种。目前,天津市西青区“虚拟养老院”已经开通了生活照料、家政、心理慰藉等多种服务。
中国进入老龄化15年来,养老机构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十二五”期间养老机构总量有望翻一番,实现历史性突破。同时,随着创新的“虚拟养老院”等养老机构的出现,居家养老服务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龙福宫养老院是天津一家知名的民办养老机构。这家养老机构负责人张文革对中国的老龄产业从无到有,从零星到形成规模,有着深刻的感受。他认为在“十三五”期间养老产业将从之前的起步阶段迈入成熟阶段。
办养老院其实“烦心事”颇多
不过,养老这个“黄金产业”,却面临挑战重重。有人将中国大城市养老机构现状总结为:“城里养老条件好,难在没床位;农村养老空气好,难在条件差;身有病残不自理,难在无处收;退休工资收入低,难在价位高……”
在全国老龄办副主任吴玉韶看来,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理念滞后是首要问题。养老机构从设计、设施、管理到服务,如何真正以老年人为本,提供人性化、亲情化的服务,让老年人有尊严、有价值、有品质地生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同时,结构失衡的现象普遍存在。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城区内的养老机构需求大但数量少,而农村养老机构空缺床位仍然比较多,康复护理型养老机构需求大数量少,缺口比较大。
此外,设施条件和管理服务比较落后。总体来看,我国养老机构发展还处于粗放型的数量扩张阶段,养老机构的设施条件、管理服务、人才培养等还比较落后。
最后,管理体制改革有待深化。目前养老机构还处于重发展、轻管理的初级阶段,养老机构管理的各类制度标准规范仍然比较滞后,行业组织影响力有限。
而在张文革看来,房租上涨租房难,护工短缺招工难已成为全国民办养老院“切实”的“烦心事”。比如,天津目前有民办养老院近300家,几乎全部是“租房办院”。近年来,受房地产市场影响,房租持续上涨,合适的房源难觅,让民办养老院随时面临“卷铺盖走人”的风险。
养老护理员岗位招工难、留人难则成为民办养老院的另外一块“心病”。
按照有关规定,一名养老护理员要照顾3名老人,但很多民办养老院的护理员平均要照料5至6名老人,有的甚至要照看10多位老人。张文革反映说:“养老护理行业确实很辛苦,脏、累、苦、待遇差、工资低不说,有时碰到那些脾气古怪的老人,确实很难伺候。近两年,虽然我们在努力提高待遇,但短则一两天,长则一个月,很多人最后还是选择了离开。”
【背景】公办民营、民办公助是方向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周润健、朱天骄发自天津 针对我国养老产业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一些养老机构负责人建议,积极探索建立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政府购买服务制度,形成“公办民营”、“民办公助”养老事业新机制,促进养老服务业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同时整合社会资源,在小区规划设计时,要把养老设施列入公建配套范畴,加强老年服务工作和人才培养,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养老的社会化程度。
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副司长王素英表示,通过民办公助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投入到养老机构中来。“通过机构改制、公办民营、民办公助,最终形成一个非常好的养老服务的环境。”
全国老龄办副主任吴玉韶认为,今后,养老机构发展将由数量扩张期进入到理念更新、结构调整、内涵发展、体制改革期。养老机构要更加专注于内涵发展,研究探索养老机构管理运营规律,加大养老护理人才培养和管理力度,加强行业自律,从根本上提高养老机构的管理服务水平,为老年人提供高品质的养老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