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性是老人运动的重要前提。因此,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康复系运动医学教研室教授陆一帆推荐,一些强度较小、节奏较慢的休闲活动项目,如太极拳、健身操、散步、慢跑等,更适合老年人,陆一帆说,“我们姑且称这些项目为‘慢运动’。
慢运动包括某些舒缓的有氧运动,如慢跑、健身操等;有一定强度的家务劳动,如做饭、拖地等;以及运动量很小,但有益身心的体育娱乐项目,如钓鱼、下棋等。
这类项目最大的优势是安全性高。老人的身体素质本就比不了年轻人,若参加剧烈的运动,极易造成身体损伤:强度太大,心肺受不了;对抗性太强,关节、肌肉撑不住。而慢运动的直接对抗性小,受伤几率低,强度不大,更适合老人的身体状态。
慢运动的第二个优势是容易坚持。一般来说,剧烈运动一次后,可能需要一周的时间恢复;慢运动则完全没有这种担忧。不仅如此,很多慢运动都融入了生活,早上的晨练,晚间的散步,平时的遛狗、买菜、做饭、拖地……当所有这些都成为生活习惯,长期坚持就不成问题了。
慢运动还有益于心理调节。锻炼健身的目的并不是仅仅为了身体健康,还应兼顾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诸如下棋、钓鱼等休闲活动,就是典型的兼顾身心健康的体育娱乐项目;瑜伽等舒缓的运动也能起到缓解心理压力的效果。除锻炼心肺、体格外,反应力、平衡性、柔韧性、控制力的练习也不能忽略,因此,老人应坚持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虽然慢运动适合老人,但不能以“慢运动”彻底代替其他运动。比如老人还应进行一些力量训练,老年女性做做哑铃操,老年男性练练拉力器等。“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户外活动,一定要避开空气污染严重的时段和地段,否则就可能锻炼不成反受害。”陆一帆最后提醒。
上了年纪,好像越来越爱打盹,有的老人常常坐着就迷迷糊糊睡着了。这其中大脑衰老、耐氧能力减退,或者新陈代谢减慢、身体自我调节能力差都是诱因。
但要注意的是,老人常犯困,首先要排除以下疾病。1.心脏疾病。如果血液供应不足,就会导致大脑缺氧,从而导致神经系统活跃性降低,具体的表现就是睡不醒。经常出现犯困症状,说明心脏收缩功能可能出了问题,要进一步检查确定病因。2.脑血管病,如脑梗塞、脑萎缩、脑血栓等脑血管疾病会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也会有犯困的表现。3.其他慢性病如慢性肾炎、糖尿病、甲状腺机能减退等,会降低新陈代谢的速率,导致其体内有毒的代谢物不能顺利地排出体外,进而影响到植物神经的调节功能,也会出现整天犯困、睡不醒、多汗等症状。4.尤其要当心的是,频繁犯困或看着电视就睡着,常常是认知障碍症的早期表现,必须引起高度注意。
所以,发现家中老人犯困后,不要疏忽大意,最好观察是否伴有其他症状,如头晕、头痛、口干口渴、肢体活动不便等,如果犯困频繁,伴随症状又明显,就要及时到医院做对应的检查,找出病因并尽快治疗。
对排除以上病理原因,只是单纯犯困的老人,家人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查找原因,比如是否晚上睡得太少,餐后过饱,经常吸烟等。要提醒老人平时不要吃太饱,多吃鱼类、谷类食物;坚持早睡早起,每天午饭后睡半小时左右;多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注意室内通风;多吃水果或者喝点绿茶。家人要尽量多陪他们活动身体,多引导他们做一些感兴趣的事,以转移注意力。或者做一些穴位按摩:每天早晚按摩太阳穴(前额两侧,外眼角延长线的上方)、风池穴(在头额后面大筋的两旁与耳垂平行处)等各3~5分钟。
对于患有慢性病的老人来说,外出时突然发病,会让人措手不及,如果随身携带一张急救卡,会让自己在得到救助时更有效、更及时。
糖尿病老人因为控制进食量或使用胰岛素,容易发生低血糖,突然昏倒。此时,如果有人按照急救卡提供的信息,当场喂一些糖水,或者含糖饮料,就可使病情缓解。
如果哮喘急性发作,会出现急剧的呼吸困难,救治不及时可能会致命。此时,如果有人通过急救卡获知病情后,搀扶患者坐起,并喷上吸入剂,就能缓解病情。
冠心病患者如果发生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严重者会失去知觉。此时,如果有人依据急救卡当场让其服用急救药物,并送医院,会大大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高血压患者易发中风,导致昏迷不醒。此时,如果有急救卡的指示,急救者会采取适当的措施,比如,不随便移动身体,及时拨打急救电话等。
制作急救卡,必须注明自己所患的疾病,可能出现的症状,以及建议的急救措施(比如冠心病患者及时服用硝酸甘油等)。另外,还可以写上请求呼叫急救车辆、护送去医院等事项。在卡片末尾,写上自己的姓名、年龄、家人联系电话、家庭住址、血型等。卡片可用硬纸制作(耐磨、结实),随身携带,放在容易取出的口袋内,一旦感觉不好,应尽快从口袋内取出。需要提醒的是,高龄、病情严重、行动迟缓、反应迟钝的老人,卡片要做得大一些,最好在口袋外即可看到“急救卡”三字,以便他人容易发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