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中,生命力的盛衰呈现不断变化的趋势,就是所谓“生命周期”。关于生命周期,《黄帝内经》提出两种观点:一种是以10岁为周期;一种是以7岁(女)和8岁(男)为周期。前者是从五脏六腑气血的盛衰来观察人的生命周期;后者是从肾气和天癸(维持性机能的物质)的盛衰来观察。古方中医养生专家向您具体解释按五脏气血盛衰来观察的生命周期。
10岁时,五脏(心肝脾肺肾)之气已经稳定了。血气、血脉都畅通了,气血也流动了,流动之气主要活动在人体下部,所以10岁小孩子喜欢“走”。这个“走”不是现代汉语中“走”的意思,而是小跑。
20岁时,是人生第二个阶段,血气开始强盛,肌肉开始长得结实了,这个阶段的人“好趋”。“趋”是快步走的意思,要比小跑慢一些。
30岁时,五脏之气更稳定,肌肉更坚固,血脉也盛满了,所以“好步”,就是喜欢行走,比“好趋”又慢了一些。
40岁时,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强盛到了极点,随即开始衰落,但主要表现在外在,比如,皮肤日渐疏松,面部光泽慢慢减退,头发也变得斑白。虽然这个阶段走路还比较平稳,没到摇晃的地步,但已经“好坐”,不喜欢走动了。
50岁时,肝气开始衰落,人就表现出容易疲倦、头晕目涩、两胁不适、脉弱无力等症状。由于“肝胆相照”,胆汁分泌物也慢慢减少;“肝开窍于目”,眼睛开始看不清楚。养肝最好多吃青色、酸味食品;常吃蒿子秆,能疏肝利胆。
60岁时,心开始衰落,血气也逐渐松懈、外散,血气不足人就变得“好卧”。这一阶段,还容易心慌气短、头晕乏力、失眠多梦、心烦口干等。养心可以采用一些食疗的办法。茯神15克、桂圆肉10克、冰糖适量泡水饮,适用于心阴虚导致的心神不宁。人参、麦冬、五味子炖乌鸡,可缓解心气阴两虚所致的脉弱无力。
70岁时,脾气变得虚弱,皮肤开始枯萎。脾弱的症状有:食少腹胀、四肢无力、大便浠溏、舌淡苔白、脉沉而弱等。养脾要少吃生冷,多吃好消化、开胃的食物,膳食调理可以用山药炖肉、薏苡仁煮粥,有健运脾胃的功效。
80岁时,肺气日渐衰落,由于肺是藏魄的,所以魄开始离散,这就是人到80岁,经常说错话的原因。肺气不足主要表现为气短、咳嗽、乏力、盗汗、水肿等。百合、银耳、杏仁、藕、麦冬、黄芪都是养肺的好食物。
90岁时,肾气衰竭,其他四脏的经脉也都空虚了。肾虚主要表现为神倦乏力、头晕耳鸣、腰酸腿软、手足发凉、小便清长、脉沉无力等。养肾要多吃黑色食品,比如黑桑葚、黑木耳、黑芝麻等。还可以适当吃些自然咸的食品,比如海鱼、海带、紫菜等。
100岁时,五脏气血全都虚弱不堪,形体还在,神气却已离去。
纵观人的一生,从动作上看,从小跑到快步走,然后到普通行走,直至喜欢坐,再到喜欢躺着,这个过程就是逐渐强盛再慢慢衰老的过程。从五脏功能衰落的顺序上看,依次为肝、心、脾、肺、肾。了解生命周期,提早养生保健,格外重要。身体强盛时不过度消耗,身体衰落后注意适当调养,有助于与岁月抗争,保持强壮体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