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医对咳嗽的认识
你是否会因为容易出现咳嗽且反复难愈而感到十分忧愁呢?中医认为,我们的肺脏 “主气,司呼吸”,具有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呼出体内浊气的功能,以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而呼吸功能的正常,全赖于肺脏的宣发与肃降运动。如果邪气干扰我们的肺脏,会导致宣发和肃降的失调,这时,为了驱邪外出,肺气会上逆就会发生咳嗽反应。咳嗽属于常见症状,时常困扰着我们的正常生活,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不用怕,我们中医有方法。 二、未病先防
中医重视“未病先防”,我们首先要注重预防咳嗽的发生,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注意天气变化,防寒保暖。
2.饮食不要过于肥甘厚腻,不要吃过咸过甜以及过于辛辣的食物,不要有过多的烟酒刺激。
3.避免刺激性气体的吸入。
4.适当参加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
5.平时可按摩迎香、足三里等穴位以保健。 三、既病防变
若然邪气已经入侵,引起肺脏宣降失常,肺气上逆出现咳嗽,我们应当及时就医,辨证诊治,防止疾病进展,出现咳嗽的变化或者加重。除此之外,还可以针对邪气和症状情况,通过中药和穴位按摩等方法辅助治疗:
1.新发咳嗽:如果是新发的咳嗽,有咽痒、痰清稀、怕冷等感受风寒之邪的症状,可以用杏仁、陈皮、生姜、桔梗、甘草等,按摩风池、风门、大椎、肺俞、列缺等穴位;有咽痛、痰黄、畏风等感受风热之邪的症状,可以用桑叶、菊花、薄荷、杏仁、桔梗、甘草等,按摩大椎、曲池、风池、列缺、合谷、肺俞等穴位;有干咳、鼻咽干燥、无痰、畏风等感受风燥之邪的症状,可以用桑叶、杏仁、沙参、梨皮等,按摩肺俞、照海、太溪、合谷、列缺等穴位。
2.久咳:如果是久咳,有痰多、白稠等痰湿的症状,可以用橘红、法半夏、茯苓、甘草、紫苏子、莱菔子、白芥子等,如怕冷厉害,可加用干姜,如伴有腹胀,胃口差,大便烂等,可加用党参、白术,按摩中脘、足三里、肺俞、胃俞、脾俞、丰隆、列缺等穴位;有咯痰黄稠等痰热的症状,可以用黄芩、桑白皮、茯苓、川贝、瓜蒌皮、桔梗、陈皮、甘草等,按摩肺俞、天突、膻中、足三里、曲池、太渊等穴位;有干咳无痰、口干等肺阴亏虚的症状,可以用北沙参、麦冬、玉竹、乌梅、杏仁等,按摩肺俞、中府、太渊、三阴交、鱼际、太冲等穴位。
温馨提示:上述诸药应根据自身情况,适当选用,小儿、孕妇、相关药物过敏者使用要审慎。最好经过医生的辨证使用。 四、瘥后防复
在咳嗽缓解、初愈或痊愈时,我们要注意从整体上调理阴阳,维持并巩固阴阳的平衡,防止咳嗽反复及疾病复发。
1.避免“食复”:此时我们身体里的痰湿等余邪未尽,可能出现脾胃气虚,湿困脾胃的情况,我们应当注意饮食的节制,在饮食上适宜清淡、易消化、营养均衡的食物,不能吃太多甜腻、油腻、生冷、煎炸、滋补的食物,不可过饱。
2.避免“劳复” :当我们疾病刚痊愈的时候,体内耗伤的气血津液尚未完全恢复,身体还是处于相对虚弱的状态,过度思虑、劳累、运动等,会耗气伤神,使身体更加虚弱,从而导致疾病的反复,因此,我们应当适当修养心身,以待机体的恢复。
3.适当锻炼:进行适当的身体锻炼,例如太极拳、八段锦等。
4.合理膳食调养:适当选用山药、陈皮、黄芪、茯苓、白扁豆、党参、太子参、五指毛桃、薏苡仁等进行药膳调养。
5.中医针灸外治:可通过针刺、耳穴、拔罐、足浴等中医外治法,治疗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等经络的相关穴位,调养身体,提升正气。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联必删!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