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霜降节气,民间有哪些习俗呢?
1、霜降吃柿子
霜降之后,天气渐凉,冬天即将到来,民间有霜降吃柿子的习俗。泉州老人常说“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有的地方还这样解释,如果霜降这天没吃杮子,整个冬天嘴唇都会裂开。
2、霜降登高
霜降时节有登高远眺的习俗。霜降时节,天高云淡,枫叶尽染,登高远眺,不仅赏心悦目、舒缓心情,还可以锻炼身体、增强心肺功能。
3、霜降赏菊
古有“霜打菊花开”之说,因此便有了霜降赏菊这一习俗。霜降时节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寒气渐盛,而“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菊花被古人视为“候时之草”、“延寿客”、不老草,是生命力的象征。霜降时节正是秋菊盛开的时候,我国很多地方在这时要举行菊花会,赏菊饮酒,以示对菊花的崇敬和爱戴。
4、霜降到了拔萝卜
民间有“处暑高粱,白露谷,霜降到了拔萝卜”的农谚,是说霜降以后早晚温差大,要及时收获露地萝卜,否则将出现冻皮等情况,影响萝卜品质和收成。
5、霜降吃牛肉
不少地方都有霜降吃牛肉的习俗。例如广西玉林的居民,在霜降这天,早餐要吃牛河炒粉,午餐或晚餐要吃牛肉炒萝卜或牛腩煲之类的,以祈求在冬天里身体暖和强健。
6、霜降补鸭子
秋季有“贴秋膘”之说,闽南人在霜降时节有进补的习俗。鸭子是他们的最爱,有时还会出现脱销、供不应求的情况。鸭肉肉质壮嫩肥美,营养丰富,能补充人体必需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此外,鸭肉性寒凉,很适合秋燥上火者食用。
生活起居做好“三防”
霜降之后的天气会逐渐的变冷,这个时期也是秋季向冬季过渡的日子,由于此时气候干燥,天气多变,气温往往骤升骤降,体质较弱者很容易滋生疾病。要防秋燥、秋郁、贼风。
防秋燥
秋季燥邪易伤人体津液,津液既耗,就会出现燥象。元代医家忽思慧在《饮膳正要》中说:秋气燥,宜食麻润其燥。因此,秋季养生应多吃芝麻、蜂蜜、银耳、青菜之类的柔润食物,以及苹果、葡萄、香蕉等水分丰富、滋阴润肺的水果。
防秋郁
秋季养生防秋郁首先要生活规律不要随意打破,心情不好,该做什么还是得做什么;其次要适当多吃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鸡蛋、猪肉、羊肉和豆类等;还要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娱乐活动,如歌舞、登山等。
防贼风
秋天气候早晚温差大,冷热失常,往往使人措手不及,贼风往往会乘虚而入,使人生病,被中医称为贼风。因此,一定要注意保暖,特别是中老年人,对年轻女性来说,腿部的保暖也尤需注意。
俗语有称,"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可见霜降时节的养生保健有多重要 !
做好这四件小事儿助你健康过冬
一、调补肾:每天敲后脑勺1-2次
方法:捂着耳朵,食指中指叠起弹后脑,弹几下后放开耳朵,里面有嗡嗡的声在响,反复做九遍。每天1-2次。以舒适为度,如果不舒服就停止。
此方法即鸣天鼓,要掩着耳朵叩击枕骨,对头部、耳部都有一定的刺激。而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脑为髓之海,所以此法有调补肾的作用。
二、除鼻塞、预防呼吸道疾病:每天搓揉迎香穴,常念呬字
方法:每天搓揉迎香穴两分钟。迎香穴在鼻翼两侧,鼻翼外缘中点旁。此外,经常念呬(“嘶”音)字,也有助预防呼吸道疾病。
秋季容易犯燥,导致咳嗽、气喘、呼吸不畅。如果觉得呼吸不畅,可搓揉迎香穴,对消除鼻塞作用明显。
三、增加阳气:两手攀足固肾腰
方法:两臂从体侧摆起,握住两脚(可以用一条毛巾帮助)。上身前倾,逐渐加大幅度,缓缓起身,抓住大脚趾。重复2-3次后把手放在膝关节上,温暖膝关节。两手攀足式,可通肾经和膀胱经,强筋骨、固腰肾、增加阳气。
四、补肾、防感冒:热水泡脚
方法:用热水泡脚时可放艾叶,一遍泡脚一边搓腰,两手握空拳放在腰眼的地方上下搓,时间15-20分钟。
足部是下肢的足三阴、足三阳经起止的地方,所以泡脚可以刺激所有的这六条经脉。霜降时节多泡脚,不仅能补肾还可以预防感冒、缓解感冒症状、改善呼吸系统功能。
饮食以保暖润燥为主
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的开始。此季节属于五行中的“金”,对应肺脏;从大气运动讲为阳气降,阴气生。古籍《二十四节气解》中说:“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因而此季节寒气较盛,早晚温差较大。
霜降时节,若饮食不当易引发脾胃疾病,因此头条妞提醒您,霜降饮食应以保暖润燥健脾养胃为主。 少吃辛味的葱、姜、蒜、辣椒,少吃寒凉的食物,如海鱼、虾、各种冷饮及凉茶等,以免伤胃引发疾病。也应多喝开水以补津液,要注意健脾养胃,调补肝肾,可多吃健脾养阴润燥的食物,如玉蜀黍、萝卜、栗子、百合、蜂蜜、淮山、奶白菜、牛肉、鸡肉、泥鳅等 。
遵循“药补不如食补”原则
在霜降,人们宜平补,《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可见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季宜收不宜散。
这个节气常用的进补中药有沙参、天冬、麦冬、石斛、百合、地黄、玉竹、甜杏仁、女贞子、玄参、大枣、川贝母、白果、西洋参、、党参、白术、人参、茯苓、薏苡仁。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药补不如食补”,而且即使是药补,也要根据个人的体质而定,不能乱补。尤其是老人,由于不少老年人身体较弱,且兼有多种疾病,因此,如果胡乱进补,不但起不到调养身体的作用,可能还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而对于小孩养生,则应顺节气转向收敛、降气、润燥、抑肺扶肝、增酸减辛。” |